查看原文
其他

7000万成年人报复性给自己买玩具,童年遗憾影响一生?

图图的妈妈 三个妈妈六个娃 2023-02-01

文 | 图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吉米妈说


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我迫不及待要跟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


我连续推荐了三年的老朋友《一亩宝盒》出第8级了!但库存非常少,为了让我们的读者都能买到,和品牌方沟通后我们拿到了全网抢先开售的资格,比市场价整整便宜了200块,真的是“抢”来的好价!


这套书不是单纯的识字书,是市面少有的通过识字,真正提升孩子的认知、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的书,相当于中文版《大猫》,是难得的让我们三个妈妈都很喜欢的一套中文分级读物,说它是宝藏一点都不假。


这次首发不仅价格优惠,赠品也非常非常丰厚,姐妹们一定不要错过明天的首发文章!


另外,相信大家在教孩子识字、阅读方面都感受颇深,姐妹们可以在今天的文章下面留言分享自己的经验也好教训也行,我会随机抽5位姐妹各赠送一份价值168元的故宫雪趣杯。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国庆假期期间,看到一个热搜,觉得挺有意思。


热搜的标题是“我的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


简单理解一下就是童年时未能得到满足的欲望,在长大有能力实现以后就会疯狂弥补的行为。


这里提到,每年约有7000万成年人会给自己买玩具。



在这个热搜下面,很多人都说出了自己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

有人说,小时候喜欢芭比娃娃未能得到满足,长大以后疯狂买;

有人说,小时候喜欢纱裙家长不给买,现在一把年纪了还是喜欢囤公主裙;

有人说,小时候家长不让留长发,长大了头发长了也不剪;

有人说,小时候总穿别人的旧衣服,长大了总喜欢不停买新衣服;

有人说,小时候喜欢零食,家长不让吃,长大后就不停买零食……



看到这些留言,我觉得大家可能都有一些共鸣。


我也不禁联想到自己,联想到我们的孩子,那些缺失的童年遗憾是否真的会影响我们一生?对于孩子的各种需求,我们究竟满足到什么程度才合适?



每个人都有童年遗憾


我们的童年中:

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支持;

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愿望,得不到父母的满足;

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情形,得不到父母的理解。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遗憾。


即使那些我们看起非常“完美”的人生,在童年也未必就是一直快乐满足的。


有的人生活富足,但家庭相聚的时间可能有限;

有的人父母每天都在身边,但生活可能捉襟见肘。



那么这些遗憾是否真的会对我们以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在生图图不久的时候,也为这个问题困惑过,那时候,生怕自己养育失误,给孩子以后的人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为此,我专门去问了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她的一句话治愈了我,她说:


“这世界上没有100%完美的父母,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遗憾,只要不是重大的童年创伤,就不会给孩子带来太大影响,你不必这么紧张,放松一些和孩子相处。” 


是的,有遗憾与有创伤,是不同的。



童年创伤一般是指家暴、虐待、长时间情感忽视等比较严重的情况,心理学上也没有一个关于“童年创伤”的准确定义,因为感受这个东西,很难量化,还是要看一段经历对一个人之后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


如果父母给了孩子正常的照料,有一些细节做得不太好,并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只是可能会有些遗憾而已。


每个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有遗憾,有的遗憾很轻,过段时间就轻轻飘走了,也有的遗憾可能“重一些”,一直深藏心底很多年。


童年遗憾一般不会对我们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但童年创伤却可能会。



那么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童年遗憾”?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又该如何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避免给孩子带来童年创伤?


作为成年人,

我们没必要过多执着“童年遗憾”


这几年,原生家庭理念非常流行。


很多人开始追溯自己的童年,回想自己如今生活的不如意,可能都和自己童年的某种欲求没有得到满足有关。


这种归因的逻辑大概就是:我现在活得不好,不成功,不健康都是因为童年的”不幸“导致的,除非重活一次,否则,我这辈子可能过不好了。


说实话,我不是觉得“原生家庭“理论不好,但是我觉得这个概念现在被很多人滥用了,成为了很多人摆烂,自怨自艾的借口。


我们父母那一代,没有我们现在的条件和资源,对于为人父母这件事,他们可能也曾有过很多迷茫和困惑,很想好好教育孩子,却不知从哪里做起。



所以我们能平安长大,没有重大的心理创伤,就没必要再执着小时候的一些遗憾,30岁以后,我们就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创造性地满足自己曾经的遗憾,而不是把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归咎于童年的经历。


对于孩子,

3种不同需求,3种满足方式


对于孩子的需求,我们究竟要满足到什么程度?如果事事满足,担心对孩子太过娇惯,如果满足太少,又担心给孩子留下太多童年遗憾。


那么究竟满足到什么程度比较合理?


根据我这些年养育俩娃的经验,我觉得孩子的需求可以分成3类:合理需求、超标需求、不合理需求,对于孩子不同的需求,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


1

对孩子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


什么是合理需求?就是孩子需要的,父母能力范围内的需求。


这种需求,父母可以爽快答应孩子就好。


比如孩子希望隔一段时间想买一个玩具,偶尔吃一点零食,每天希望妈妈有一段时间陪在身边,爸爸妈妈合理的回应等。


孩子的合理需求被满足,他们的身心大部分时间也会是愉悦的,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好的“心理营养“。



2

孩子的超标需求,有条件满足

超标需求,就是孩子也想要,但是超出了父母现阶段的能力范围或者超出了父母的合理预算的需求。


这样的需求,也尽量不要直接拒绝。


我记得一位育儿专家说过,在孩子眼里,他的一切想法和需求都是正常的,但我们家长的确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但我们也不要上来就直接拒绝孩子的需求,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什么时候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


对于图图和小树的需求,我很少会直接拒绝,但我会让他们列下自己的“愿望清单“,慢慢去实现。


比如,图图小的时候喜欢飞机,他在短时间内买了很多架飞机模型,但是周日在商场里又遇到了,他还想买,我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说:“可以,但你昨天刚买了三架,我们这周买玩具的钱花完了,咱们先把你喜欢的都记下来,列在愿望清单上,下周你就可以来选你最喜欢的3款。“



这个方法很管用,图图每次都很高兴地答应。


这样不仅避免了他的盲目冲动消费,还能让他慢慢养成合理有计划的消费习惯。


从孩子的感受来说,他的需求,不是总被拒绝,而是可以慢慢地满足,也就不容易有匮乏感。


3

不合理的需求,拒绝就可以

不合理的需求,是指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的需求,比如一些比较危险的活动:爬到太高的地方,玩危险的器具,看一些不符合年龄的恐怖片等。


这些不合理的需求,直接告诉孩子不可以就好了。


当孩子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都得到回应和满足,这些少量的拒绝和禁止,孩子也就不那么抗拒。



无论是作为我们自己,还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合理对待内心的需求和欲望都是一生的课题,需要我们慢慢去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尺度和标准。


姐妹们自己有“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么?可以在留言区分享,大家一块吐吐槽。


-END-

大家点击图片即可进入希沃学习机的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